群雄竞逐MLED车载显示
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和汽车智能化进程的推进,智能座舱已逐渐成为车企竞相布局的核心发展方向。作为人车交互的重要载体,车载显示屏在提升座舱智能化、增强科技感以及打造沉浸式体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,成为衡量智能座舱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
目前,车载显示主要应用于仪表盘、中控显示、后视镜、抬头显示(HUD)、后座娱乐等多个场景。随着更多车型搭载多样化显示产品,车载显示正在朝着更大面积、更宽纵横比、更多显示器以及更灵活的放置方式发展,以满足智能座舱不断升级的交互需求。

Mini/Micro LED推动车载显示升级

车载显示屏技术目前主要包括LCD、OLED、Mini LED和Micro LED。虽然LCD仍是主流,但随着汽车行业向“新四化”转型,对显示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,OLED与Mini/Micro LED逐渐在车载显示领域崭露头角,满足了汽车对更高画质的需求。

车载显示技术

其中,Mini LED技术因其高亮度、高对比度和高色域等优势,已被多家国内外车企应用于量产车型。国内品牌如红旗、极氪、小米、仰望、飞凡、蔚来、理想、上汽荣威等已率先采用。国外品牌如奔驰、林肯、凯迪拉克等也引入此技术,提升高端车型的显示效果。

MiniLED车载显示

在应用场景方面,Mini LED背光技术逐渐应用于汽车的中控屏、仪表盘、副驾屏、横贯A柱显示屏、安全驾驶交互屏、环抱式/环幕式屏幕以及全景智能交互滑移屏等多个领域。产业供应链包括瑞丰光电、聚飞光电等LED厂商,以及TCL华星、京东方、群创等面板厂商。

Mini LED背光具备更高的对比度和亮度,并支持高动态范围(HDR)显示。这一特点在今年11月发布的红旗旗舰车款“国雅”系列上得以体现,其搭载了BOE MLED提供的13.48英寸Mini LED背光显示屏。此外,该显示模组还具有长寿命和良好的抗震性能。

红旗

红旗“国雅”13.48英寸Mini LED显示屏(图片来源:一汽红旗)

Mini LED背光技术不仅提升了显示性能,还满足了用户对车载显示屏轻薄化设计的要求。今年10月推出的极氪7X配备了16英寸的Mini LED悬浮屏,这款屏幕采用了瑞丰光电的Mini LED COB背光灯板方案,带来更加轻薄的显示效果。

极氪

极氪7X 16英寸悬浮式Mini LED显示屏(图片来源:极氪官网)

此外,Mini LED背光技术推动了智能座舱的高端升级。今年3月,小米首款电动车SU7配备16.1英寸中控屏,采用TCL华星Mini LED背光屏幕,支持3K分辨率、超窄边框及高屏占比。用户可通过该屏幕调整驾驶模式、座椅及车内环境,提升智能体验。

小米汽车

小米SU7 16.1Mini LED中控屏(英寸图片来源:小米官网)

根据TrendForce资讯分析,尽管2024年车用显示领域中Mini LED背光的渗透率相对较低,但在各大车企对Mini LED背光技术的普遍认可下,预计2028年Mini LED背光在车用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6%,即出货量将达到1500万台,相比2024年增长约10倍。

随着车载显示需求的增加,Mini LED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背光领域,还逐步扩展到直显技术。Mini LED RGB直显技术凭借高亮度、宽色域、高对比度、低功耗等优势,在车载领域逐渐崭露头角,应用范围扩展到Mini LED车载交互屏和动态车标等创意产品。

今年10月,长安汽车新车型启源E07开启全球预售,聚飞光电研发的Mini COB星环式智慧全彩交互屏应用商业量产。此前,聚飞光电已为吉利英伦LEVC TX5汽车提供首款Mini COB直显交互屏。据称,这是行业内首款车外Mini COB直显交互屏。

长安汽车

启源E07 Mini COB星环式智慧全彩交互屏(图片来源:长安启源)

相比之下,Micro LED屏幕在车载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,目前还没有量产车型采用这项技术。这主要是由于车规级产品需要经过较长的验证周期,同时,Micro LED技术本身也面临着技术挑战,且成本较高,这些因素共同限制其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。

尽管面临这些挑战,Micro LED技术的应用前景依然备受期待。根据TrendForce资讯的分析,Micro LED能结合透明显示器与车窗,也能透过AR-HUD(扩增实境抬头显示)或P-HUD(全景抬头显示)的型态,在车用场景中满足驾驶与乘客对于虚实信息的整合。

随着技术瓶颈的逐步突破,Micro LED的应用潜力将在更多车载显示场景中得到释放。TrendForce资讯预计预计到2028年,Micro LED芯片的全球产值将增长至4.89亿美元。届时,Micro LED技术将为高端车载显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。

LED厂商的车载显示机遇:技术与国产化进程加速

在车载显示市场中,Mini/Micro LED技术不仅加速了车载显示的技术升级,同时也为LED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开辟新市场、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。

▶ Mini LED车载显示市场成“香饽饽”

根据TrendForce资讯发布的《2024全球车用LED市场-照明与显示产品趋势》报告,2024年汽车制造商面临到市场竞争与成本下降的压力,积极朝向Mini LED背光显示等先进技术做为高附加价值产品进行市场营销,带动2024年车用LED市场需求稳定成长,达到34.45亿美金,高于车市出货表现。

在这一市场机遇面前,LED企业早已蓄势待发,纷纷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。尤其是Mini LED车载显示产品,目前,许多厂商的相关产品已成功导入车企供应链。

miniLED布局

在未来规划方面,鸿利智汇重点开发基于Mini LED技术的的同时,也推进传统侧发光背光技术的发展。聚飞光电则在现有车规级Mini LED全系列方案基础上,会持续开发低成本、微距、全彩Mini POB方案以及下一代Mini COB解决方案。

瑞丰光电专注于Mini LED技术,推动COB Mini背光和Mini LED直显解决方案,拓展车用内外饰和消费电子市场,特别在Mini像素车尾灯和LOGO车标领域。澳洋顺昌光电也表示,未来三年,公司将重点布局车载Mini背光方案和HUD相关方案。

▶ LED车载显示技术助推国产化进程

随着车载显示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,国内LED厂商凭借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持续研发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水平,推动国产化进程加速。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动了车载显示与照明需求的快速增长,为国内LED厂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以车用LED封装领域为例,尽管国际大厂在技术上发展较快,但国内厂商通过自主创新和本地化生产,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厂商在产品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的差距,并正迅速迎头赶上。

国星光电表示,国内LED厂商在技术积累和市场起步上晚于国际厂商,不过,国内厂商在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,能够在竞争中逐步获得市场份额。

澳洋顺昌光电指出,供应链往中国厂商转移比较明显。大部分应用比如常规的灯珠已经基本没有差距,在高端应用比如(ADB、高功率密度等)方面还有些差距,再就是国际大厂深耕多年专利布局相对有优势。国产厂商主要是在性价比方面有更多的优势。

晶能光电强调,近年来,国内LED厂商在技术上的持续进步已显著缩小了与国际厂商的性能差距。国内厂商的优势在于更高的性价比、更短的交期、更灵活的服务,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,且几乎没有断供风险。

晶科电子持有相似观点,认为国内企业在成本、本地化客户服务及定制化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优势,这些因素推动了车规LED国产化的快速发展。晶科还指出,2024年车用照明和显示市场需求旺盛,主要由于中国汽车产量的进一步增加,以及智能车灯和智能座舱的快速发展,促使汽车内外饰照明及显示屏的用量进一步增加,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提升。

然而,瑞丰光电提醒,尽管国内优秀的企业与国际厂商差距已经不大,比如他们从某国际车灯大厂获悉,瑞丰的品质表现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的国际二线品牌;但目前众多国内LED厂商一窝蜂的杀入车用市场,很多甚至没有独立的车规产线,整体上对国内品牌会有伤害,会影响对国产品牌的信心。

▶ 车用显示赛道挑战“不容小觑”

在车用显示这一竞争激烈的赛道上,国内LED企业的布局正逐渐激发市场活力。

晶科电子指出,车用显示是LED行业中盈利能力较强的赛道,因此成为其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。晶能光电也表示,车用LED目前依然是市场中的“香饽饽”,整体需求持续增长。2024年,随着中国汽车产量的增加以及智能座舱的发展,车用LED需求量进一步扩大。

澳洋顺昌光电也认为车用显示是LED行业盈利能力较强的领域,市场需求增量明显,且明年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,特别是车载Mini显示和HUD显示处于初期阶段,增速较快。但价格仍是影响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。为应对这一变化,澳洋将持续优化产品力和价格。

然而,市场竞争的加剧带来了内卷化现象。

晶能光电指出,尽管车用LED的需求量在增加,但随着众多国产LED制造商纷纷进入汽车行业,内卷化现象愈发严重。同时,汽车制造商对成本的持续压缩也导致利润空间逐步缩小。瑞丰光电也指出,车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,企业若缺乏强大的产品技术、研发实力以及符合车规的体系建设,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。

晶科电子进一步指出,汽车制造商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将更加严格,加之更多传统LED厂商和新进入者的竞争,车用显示领域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。预计到2025年,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,内卷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,产品价格可能会继续下降。

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,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,不再仅仅关注价格这一单一因素。

晶能光电强调,客户越来越重视性价比、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可靠的制造能力等综合因素。

瑞丰光电也表示,尽管市场机遇看似丰富,但企业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,才能抓住这些机遇。尤其是,随着车厂竞争日趋白热化,国产品牌在品质、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,这也为国内LED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面板厂商瞄准Tier 1,Micro LED将是关键突破

随着汽车屏幕技术进步,车载显示供应链也正在变革。传统供应链中,面板厂、模组厂、系统集成商和整车厂各司其职,整车厂通过Tier 1传递需求。然而,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催生更高技术显示需求,推动整车厂直接与面板厂合作,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
供应链

为适应这一变革,面板厂不仅需要深化与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,还要不断推动显示技术的革新。今年以来,京东方、TCL华星、深天马、友达、群创等面板厂商加大了Mini/Micro LED技术的布局,意图在车载显示和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占据领先地位。

面板企业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面板厂商推出的Micro LED车载显示器产品丰富多样,包括HUD、透明HUD、透明异形后视镜、中央扶手显示、人机界面(HMI)及柔性显示等,不仅满足市场对高分辨率与高亮度的需求,还推动车载显示系统向更高端、多样化方向发展。

面板厂商在推动Micro LED产品创新的同时,也在加速产能布局。

目前,京东方已成功投产全球首条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,TCL华星也完成了Micro LED中试线的搭建,深天马的产线已进入试产阶段,维信诺参股的公司正积极冲刺量产,友达则计划于2025年实现4.5代生产线的量产,群创也在不断完善其Micro LED生产线。

小结

随着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浪潮席卷,LED厂商和面板厂商纷纷布局Mini/Micro LED等高端显示技术,力图在智能硬件和电动化终端等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这些新技术不仅帮助企业摆脱传统显示市场的“内卷”,还为其开辟了新的增长领域。

与此同时,传统车载显示供应链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重塑,产业链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愈加复杂。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紧密,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。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交织推动了产业链的重构,产业格局的变化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升级。

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,厂商如何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赛中脱颖而出,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。技术创新固然重要,但企业在战略布局、资源整合和与其他产业链环节的协作能力上也将扮演关键角色。谁能在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赛中脱颖而出,仍需时间检验。

为了更好地探索这些趋势与机遇,TrendForce资讯旗下的LEDinside和WitsView将于2025年2月26日至27日,在金茂深圳JW万豪酒店举办2025资讯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(DTS 2025)。会议将汇聚资深行业分析师和专家,共同探讨Mini/Micro LED车载显示的市场前景与技术突破,深入解读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潜在机会。(文:LEDinside Mia)


2月26-27日深圳见

【版权声明】
「LEDinside - LED在线」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「LEDinside - LED在线」网站所有,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,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、转载、散布、引用、变更、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,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。
【免责声明】
1、「LEDinside - LED在线」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,该公开资料,属可靠之来源搜集,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。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,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。
2、任何在「LEDinside - LED在线」上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、资讯、研究报告、产品价格等),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,均只作为参考,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。如有错漏,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。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