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,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制造基地。然而,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,我国要继续保持这种规模制造优势,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,从人工制造发展到智能制造,生产流程实现高度自动化。
纵观LED产业链,不难发现上中游芯片与封装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,而下游LED灯具组装的自动化则比较薄弱。由于LED照明价格日益平民化,规模效益日益凸显,其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,很多中小企业不堪重负。
一时间,全自动生产线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。理论上,全自动化能显著减少人工成本,而成为规模化的救命稻草。但实际上,因设备成本投入大、LED照明工艺变化太快,导致照明自动化市场始终处于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尴尬局面:设备企业积极布局,但照明厂家引入顾虑重重。
自动化或为规模化减压
作为LED照明产品制造大国,中国以成本优势与完整供应链,占据全球21%的市场份额。其中,规模化生产是国内LED照明企业的制胜法宝。
规模化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。但随着LED照明价格与日俱减,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给企业净利润带来相当大的负担,且整个市场行情萧条,致使企业利润直线下滑,生存压力急剧上升。
在此基础上,木林森、奥其斯光电、元晖光电等LED照明实力企业纷纷投入LED自动化生产线,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,几秒钟就能生产出优质的LED产品,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效益。
业内认为,全自动生产线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用人成本、保证产品品质、规范行业质量、成倍提升产能,更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,同时提升行业整体的制造水平。
深圳市连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张智表示,以一条LED筒灯自动化生产线为例,只需要3个操作人员。而在传统的LED灯具组装流程中,总共有装配各种套件、电源零部件的焊接、成品包装等20多道工序,共需要27个作业人员,劳动力成本节约了近90%,且良率高达98%以上。
“如今,在LED照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,继续沿用传统人工生产模式已不合时宜,而引进LED灯具自动化生产线,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。”中为光电副总经理焦根祥表示,公司推出的LED灯具自动化1.5K生产线(ZWL-A1500)提供了集中供料、自动组装、自动老化、自动检测、自动打码、自动包装,以及信息集成化等生产能力,实现每小时1500颗的产能(以LED球泡灯为例),同时能实现100%在线质量检测及数据追溯功能。
此外,自动化生产设备代替人工,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、提高产品的一次性通过率、保证产品品质、提升产品竞争力,而且还能够加快处理速度、提高精确度和可靠性、达到库房面积和空间的有效利用、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。
设备企业积极布局
自去年以来,一股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投入的“机器换人”热潮,正在席卷广东等制造业发达地区,加快珠三角地区“机器换人”步伐,也推动了LED照明行业的自动化进程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LED照明自动化生产占比不足5%,2017年自动化生产占比有望超过30%,设备市场规模也将由2014年的不足1亿元,上升至2017年的6亿元左右。
鉴于巨大的市场前景,中为光电、炫硕光电、大族激光、连硕科技等国内自动化设备的企业纷纷布局LED照明自动化生产领域。
杭州中为成立之初,以实验室的标准检测设备起家,之后的几年公司从封装领域的分光、编带机作为切入点,开始进入产线自动化设备领域,并成为业内首个从检测设备切入到产线自动化设备领域的厂家。目前,中为光电的自动化设备最主要的业务增长点集中在LED产业链的自动化产线上。
炫硕光电也围绕着高可靠性、高稳定性的思路推出一系列自动化的设备产品。炫硕光电董事长赵玉涛表示,目前公司已成功启动“一体两翼”战略。未来,公司将以LED产业为主体,重点放在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两大领域。
此外,连硕科技从2012年年底开始调整经营思路,从封装编带设备转入自动化领域,现在主要服务LED照明、光电显示及3C等三大领域。张智表示:“到2016年,连硕科技将签约百家龙头企业,现在已经完成四十多家。未来,我们将携手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机器人千亿级市场集成应用。”
然而,也有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全自动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是现阶段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。由于这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,全自动化生产线基本还在试用阶段,市场还没有起来,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根本不敢贸然进入。
半自动化更受欢迎
面对设备企业的满腔热情,照明企业却迟迟不动。在国内的LED照明生产中,引入全自动生产线的企业本就不多,仅限于木林森、欧普照明、立达信、阳光照明、得邦等十多家知名LED照明企业,且引入的数量还相当有限。
对此,张智认为:“现阶段,工艺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,各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工艺体系。由于后端自动化投入非常大,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,看行业大佬怎么做。”
毫无疑问,引入全自动生产线,前期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。投入与产出的回报率,成为当下LED照明企业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前考虑最多的问题。赵玉涛表示,在自动化设备上的投入,一年回本,客户是比较乐意的;一年半回本,客户是可以忍受的;两年回收不了成本的,客户一般是不考虑的。
对此,德豪润达及雷士照明董事长王冬雷直言:“我们实现机器换人的标准是,在某一个产品上,如果用全自动化设备,两年内能收回成本就用,超过两年,我们就暂不考虑。而目前,还是半自动的比较好,全自动LED照明生产线的柔性还不太好。”
“全自动化设备很难变化,而现在应用端工艺变化太大。在这种矛盾突出的情况下,半自动化设备的人机结合的方式,更灵活也更适合当下的LED照明企业。”深圳市三一联光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白桦表示,在不是拼库存的LED照明时代,产能上来还要考虑销售能不能跟上。鉴于定制化、个性化的市场需求,半自动还是目前照明企业比较保险的选择。
“现在,高品质、高效率的照明全自动生产线约400万元/条,而人机混合线约150万元/条。就国内市场而言,20%企业会选用全自动生产线,另外80%的企业会采用人机混合线。”赵玉涛表示,接下来,炫硕光电一方面要做好半自动化设备,以适应市场需求;另一方面,要研究照明灯具结构,希望做一些满足全自动化生产的通用套件。
“同时,下游照明企业希望兼容,但是现阶段自动化设备,除非产品的制程材料非常相似,否则很难达到兼容。”在张智看来,要想让自动化设备使用更方便,与客户共同开发非常重要。现在,大多数客户更愿意从产品阶段开始,而真正的自动化是从产品的研发阶段、物料、工艺结构上开发自动化设备。
显然,现阶段不是LED照明全自动化生产线切入的最佳时机,全自动化要完全推广开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。随着LED照明市场进一步集中,市场份额被少数几个企业掌握时,全自动生产线的春天即将来临。
来源:广东LED
如需获取更多资讯,请关注LEDinside官网(m.gzzxlxrmyy.com)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(LED在线)。